在高溫石墨化爐的日常維護中,對加熱元件和保溫層等核心部件的檢查是確保設備安全、高效運行和延長使用壽命的重中之重。需重點檢查以下幾個方面: 一、加熱元件(通常為石墨電極/發熱體) 加熱元件直接負責產生高溫,其狀態直接影響爐溫均勻性和能耗。 外觀與形變檢查:定期觀察石墨電極或發熱體表面是否有裂紋、掉塊、穿孔或嚴重的表面疏松。檢查其是否發生明顯的彎曲、扭曲或下沉等形變。任何物理損傷都會導致電場集中,引發局部過熱、燒斷甚至短路,造成災難性損壞。 電氣連接與氧化檢查:仔細檢查電極之間的連接處(螺紋連接或夾持連接)是否松動、氧化或出現打火灼燒的痕跡。連接點松動會導致接觸電阻增大,成為系統中蕞熱的部分,加速氧化并可能產生電弧。同時,檢查暴露在空氣隔絕不嚴區域的石墨件表面是否有異常嚴重的氧化剝落(質地變疏松,顏色灰白),這會顯著減少元件有效截面積,縮短壽命。
電阻值監測:在冷卻狀態下,定期測量各相或各分區加熱體的冷態電阻值,并與初始值或歷史數據進行對比。若某區域電阻值發生顯著且不均勻的變化,通常意味著該處石墨件已出現內部損傷、裂紋或嚴重氧化,導致有效導電截面減小,電阻增大。
二、保溫層(通常為硬質石墨氈/碳氈或碳碳復合材料)
保溫層是維持爐內熱場、減少熱損失的關鍵,其失效會直接導致能耗急劇上升和爐殼溫度過高。
完整性檢查:檢查保溫氈是否存在撕裂、破洞或局部坍塌。任何結構破損都會形成“熱短路”通道,導致爐內熱量大量逃逸,使該對應區域的爐殼外表溫度異常升高,同時破壞爐內溫度場的均勻性。
積灰與粉化檢查:高溫和反復熱震會使碳纖維保溫材料逐漸脆化、粉化。需要檢查保溫層表面和縫隙中是否積累了過厚的石墨粉灰。過厚的積灰會顯著增加保溫層的導熱系數,降低其隔熱效果,并可能在爐內引發內部放電(打火)。
壓縮回彈性與密度評估:對于氈類保溫材料,長期高溫和壓力下會使其發生不可逆的壓縮蠕變,導致厚度減小、密度增加、隔熱性能永jiu性下降。維護時應檢查其是否已失去彈性、被壓實,必要時需考慮部分或全部更換。
總結而言, 維護的核心在于通過目視、測量和對比,及時發現加熱元件的物理損傷與電氣性能劣化,以及保溫層的結構破損與隔熱性能衰減,從而在問題惡化前采取 corrective actions(糾正措施),避免非計劃停機和重大經濟損失。